veek

 

Dreamer Dreamer
そっと運んでください
君去りし街の 海が見える丘へ

ヨルシカ 走出瓶颈期之后的n-buna所看到的世界(访谈翻译)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文链接https://natalie.mu/music/pp/yorushika02

翻译/conny    

校对/镜子


 

ヨルシカ在时隔一年后发行了新作2nd album「負け犬にアンコールはいらない」。得知这一消息的音乐natalie请来ヨルシカ的吉他手与作词作曲担当n-buna进行了访谈。

将作品的主题和故事、登场人物即世界观在脑海中构造紧密的联系,运用于自己的乐曲之中,将这样的世界观基于专辑全曲来表现。n-buna作为这一类型的音乐家,即使是在本次访谈中,这种方式也不会改变。

然而自ヨルシカ结成以后,一直以来通过将从自己脑海中涌现出的意向具现出来进行工作,以这种方式完结的他的创作,得到了主唱suis和周围staff的认可,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可能性。本次采访中他表白了自己因为这一变化而在前作发售以后陷入严重的瓶颈期。本篇采访详尽地讲述了在此次苦战的结尾产生的本作,直到诞生为止的过程。

取材・文 / 風間大洋


输出方式增加虽然是好事,却使自己走向迷茫


——n-buna以ヨルシカ的名义时隔一年发行了专辑「負け犬にアンコールはいらない」,又以n-buna个人的名义3月在视频网站投稿了时隔约2年的vocaloid曲「ヨヒラ」。虽说其间参加了合作专辑(「HATSUNE MIKU 10th Anniversary Album『Re:Start』」收录曲「ボロボロだ」),时间上还是相当空闲呢。


确实挺空闲的。首先一边想着为ヨルシカ的开始制作那边的音源,一边进行vocaloid曲的制作……该说是瓶颈期吗,竟然没能做出曲子。在使用vocaloid的时候是抱着“来做只能通过vocaloid表达的曲子吧”的念头制作的,但不管做了多少曲子都感觉到作为vocaloid无法成为那样纯粹帅气的东西。不仅要做还要做出高质量的自己想要做出的东西,想做出被看作“现在的自己和以往截然不同”的东西,然而在这期间意识到“即使把这首曲子公开这世上也不会有谁会去听的吧,无法使出初音ミク和miki的力量”,结果不断将做出的demo舍弃。最近好不容易才明白自己变得想要做出有质量的东西。果然,苦苦思索如何做出人类般的表现而变成像这样以ヨルシカ乐队的形式进行活动,正因为是与vocaloid截然相反的形态,所以会不会有着各种各样使自己产生动摇的因素呢,自己这样想着。


——不知不觉中,作为创作者的意识里,人类的表现比起vocaloid所占的比重增加了是吗?


与其这么说,现在两边同样都还在制作当中,应该说是对于曲子的理想要提高了不少。果然ヨルシカ的活动中借助主唱suis和各位协助音乐人的力量进行作曲,才能够做出质量令自己满意的东西。因此我也希望vocaloid曲也能够做出与其相同的质量呢。因此自己所面对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到现在都是相信着“这样自己能够做出好东西”才一直这样做下来的,通过“吸取大家的意见”的做法,才可能会对自己的做法产生疑问。


——似乎输出的选项也增加了呢。


啊啊,是这样呢。想做的东西不断增加,想尝试做出各种各样的曲子。我从以前就开始喜欢的electronic(电子音乐)那样能够感受到空间的广阔的音乐和,最近像是海外似乎已经成为乐队的趋势那样的,有着明显的dynamics(强弱法),能分清每种乐器的音乐。我很喜欢The 1975,从海外的乐队状况来看如今那样的音乐正在流行。能够听清各种乐器音色的音乐有着更大的前景。EDM之后dubstep(回响贝斯)和house(浩室)的花哨表现流行产生了反作用,大家变得希求更少的音数,于是Big Room House(重拍浩室)得以流行。我从其中自己所喜欢的当今的摇滚乐队的乐曲中不断吸收养分。虽然也是为了学习,但触及了太多的方向。输出方式增加这件事虽然也是有好处的,我却因此陷入了迷茫。


看似完全改变,其实也有不变的东西隐藏在其中


——现在提到的兴趣,也有和本作「負け犬にアンコールはいらない」相通的部分呢。


「爆弾魔」开头的停顿和「冬眠」的重奏感正是如此呢。在作为工程师的松桥(秀幸)的协助下,各种乐器都很好地发出了声响,也在保留着dynamics的前提下完成了,我觉得也受到了这个时期的影响。


——从大致框架的部分来说,前作发售的时候所说的“希望能有概念性的存在” (参照:ヨルシカ「夏草が邪魔をする」采访),这里和这次采访是相同的呢。


是这样呢。本作也完全是想要做出基于概念的专辑。在最初制作demo的阶段脑海中就有了这张专辑的全体印象。专辑本身被定为前作的自我致敬,世界观是从前作的时间点起做出新形式的感觉呢。


——确实能够听出自我致敬的感觉,虽然说前作和本作是2部作品大概也没错,不过存在过例如将2nd引向截然不同的方向的选项吗?不过并非如此,从歌词也能看出是有意在汇集很多相似的语汇。 


在音乐方面,想做出比起前作有着更加全面使出吉他声的rock感的东西,概念方面也与前作完全接壤了呢。因为作为ヨルシカ想要创作的世界观的核心部分并没有什么变化。


——每首曲子的歌词也是,初回盘的小册子中所收录的微小说「生まれ変わり」(转世重生)也是,让人想到前作里在「言って。」和「雲と幽霊」中登场的相同的男女的故事。


这里也有着最初的出发点。在决定让2人登场时,也从脑海中浮现出了曲子也“就做出这种风格吧”这样的画面感。


——第一首的标题是「前世」,有种成为和专辑全体相通的“转世重生”的主题的感觉。旋律上也是在第一首与最后一首形成反复。


能够如此理解我感到非常开心。作为整体,简单来说是以前作的「言って。」中出现的“私”(这里指女性自称)和,在几度重生前再一次与「雲と幽霊」中的“僕”(男性自称)相遇的故事为前提,基于这样的概念制作本作的曲子。Inst曲也(在歌词本中)附上了补充世界观的诗文。


——以比喻的表现使作品根底的主题浮现出来了呢。


这些故事全部都是“和你相遇之前的那些前世”与“相遇以后的来世”哦。因为我喜欢表达生死观的作品,也想过要做生命不断轮回,花时间和遥远过去的人相遇那样的作品。「準透明少年」中失明的少年,「爆弾魔」中希望将全部爆破的人,「ヒッチコック」中向老师提问的人……经历了这些不同的人生,终于成为了如今的自己。


——不仅是前作的登场人物重生后相遇与否这样规模的故事,而是要比这种规模要大得多的景象呢。变成这样的话,即使在那里流逝了相当的时间,不变的主旨在其中登场也不错呢。公交车站之类的。


很喜欢像这样的情节呢(笑)。绝对会希望有不变的东西存在。有了这样的主旨,乍一看每首曲子都是不同的故事,其实都与全专的核心内容相通。喜欢像这样“看起来像是完全改变了,但其实内在也有些内容没有改变”。


不希望制作人比起作品更显眼


——第2首的「負け犬にアンコールはいらない」成为了专辑名,是有着怎样的意图呢?


因为专辑名是最初决定下来的曲子。这首曲子相对来说在歌词里随自己的喜好写了我想说的话。从这里开始像是和专辑的概念相联系一般进行了归纳。也有讽刺性的歌词,但正因此才想切入这张专辑的主题。“几度转世”这样的话说出来不就像是安可一样吗?想要在这里抱着消遣的心情加进完全相反的,否定专辑主题的曲子。


——原来如此。


所以,「前世」的诗文成为了「負け犬~」的补充,从前世曾作为败家犬开始,以一只狗完全转世重生的情景。从这里开始过去的回忆不断流出,以这首曲子作为出发点,于是将它定为专辑的标题。既然这张专辑取了名字,普通来说在这里暗示「前世」和「生まれ変わり」的话会比较合适吧,但仅仅这样又觉得不够有趣,所以尝试着调侃了自己像是反抗心一样的部分。一开始我不喜欢预定调和(源自于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的理论)的安可,而是按照曲目单以一张专辑的概念完结作为结束,想办这样的live的类型。


——在制作作品的方面也是同样的呢。


完全是性格问题呢(笑)。这样的性格有着与作为ヨルシカ乐队的理想状态紧密相连的部分。一开始我将ヨルシカ的作品,和电影小说同样当做一个完整的作品观看抑或是聆听,从中引发思考与感受。从以前开始就有这样的意识呢。如果我是这个作品的听众,我会不希望制作者本人比作品更显眼,不然自己的兴致就会减弱吧。


——嗯嗯。


也就是说,只希望与这个作品相应地想着“这是个不错的作品啊”这件事去听。当然,我也喜欢制作人相对比较显眼的音乐,从以前就最喜欢乐队,也会被乐队成员在mv里弹奏乐器的身影所打动,不过自己所期望的表现并不是那样的呢。该说是最喜欢的东西和想做的东西不同吗?所以我们即使是制作mv也不希望使它出现在更前面,而是希望大家可以把映像作品和音乐作为一体来欣赏。


——从音乐的方面来说,加入了歌唱的乐曲与guitar rock、inst曲与钢琴曲明确地趋向于两极化了呢。


前一张专辑做了风格较为广泛的曲子,如果做出相同的东西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这次音乐和概念都试着缩小了范围。


本来在我的脑内想着绝对做不到的


——这是suis第二次参与共同制作了,有什么变化吗?


录音的时候,一专完全是在我的要求下录音的,但这次让suis作为歌手提出了“想做出这样的表现”“像这样唱的话不行吗?”这样的提案,也和一起提出要求的制作方与工程师商讨了歌唱方式。与前作不同的是,这是suis第一次边询问其他人的意见边进行作业。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好的做法。我是想要追求自己所喜爱的东西的类型,表现上也会相对变得一边倒,比如说选择歌唱方式之类。这种时候就会从周围的人那里听取建议,想做出比前作变现更为出色的声轨。


——n-buna属于首先定下自己想要做出的理想形象,然后朝着它不断接近的类型呢。至今为止都是达成的话就会说“好的OK”,根据周围的人将曲子的想法附加上去,得到超出自己想象的感觉吗?


啊啊是这样的!最初是朝着“像这样的表现方式很棒啊”在做的,但和大家一起作业的时候又会想“这样不也挺好的吗?”,最后试听的话,该说是改变了表现方式才是正解吗……因为我还完全是个年轻人呢(笑)。


——到现在最终引导向与“想定的正解”相不同的正解,说不定也和开头部分提起的瓶颈话题相关呢。


或许是这样也说不一定。对于自己的疑惑也消失了呢。虽然关于音乐我真的没有怀疑自己的地方,不过“比起细小的部分更要好好去做”这句话的意义,绝不仅是依靠我自己的脑力,更是要依靠从其它人那里借来的脑力,表现的幅度也好可能性也好都会变得更加广阔哦。这一点非常有趣。


——关于歌唱的话题虽然已经说过了,但我也注意到这张专辑在歌唱方面加入了只有人类才有的波动般的东西。


有目的地发出注入了情感的波动般的声音然后录下来了呢。虽然在作曲的部分也有刻意制作不安定的旋律的部分,但suis真的非常精明,她很好地汲取了这一部分并且唱了出来,即使我并没有很详细地告诉她怎么唱,在最初的阶段大体就把歌唱部分完成了哦。哎呀,帮了大忙了啊。


——有什么加入歌唱之后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曲子吗?


「負け犬~」副歌的声音虽然听起来很有张力,但原本demo制作时穿插了一些假声,因为预想到了那些地方就没法用真声放开来唱。录制人声的时候也面临着这个问题,但开始录音的时候,suis在 demo里突然转变为注入强烈感情的唱法。这种唱法十分贴合音乐,毫无疑问可以使副歌变得更为出色,所以稍微令自己有点感动呢。我脑海中只想着这种形式是绝对做不到的,这只是因为纯粹的唱功优秀吧。她也是个很勤奋的人,所有有好好地理解歌曲并且不断练习。基于这些,歌唱的表现才会逐渐丰富起来。


大概有不说就有可能不会注意到的共通概念


——「ヒッチコック」中像对白和低语的歌唱方式让人印象深刻。这首歌也做了mv,是想要推荐这首歌吗?


「ヒッチコック」是做出来以后周围的反应都比较好,变得很开心的曲子……因为遇到瓶颈,有过连续1、2个月做不出曲子一直很痛苦的时期,这是走出瓶颈期的第一首歌。在房间里边弹吉他边唱,突然一下子做出了副歌部分,从这里开始只一两天就很流畅地做好了,这期间就一心只想着这首歌。在房间里闭门不出,弹着吉他,吃着最低限度的饭(笑)。


——“这首歌会成为突破口的吧”,正因为有着这样的预感才会这么拼命。


是。这样一口气做好了full size送给staff,只过了一小时左右就接到了“相当棒”的电话……我真的已经非常开心啦。平时可不怎么会有这样打电话来表扬我的事情哦(笑)。


——(笑)。也想问一下关于inst曲,能从这三首曲子里听出强烈的重奏感哦。


啊、你说的是「落下」吧?这首和一专的「飛行」是完全可以归为一类的……原本一专有首名为「靴の花火」的以「よだかの星(夜鹰之星)」(宫泽贤治的短篇小说)为主旨的曲子。那只夜鹰不断升向空中的故事是作为「雲と幽霊」的幽灵最终升向天空,如花火一般怦然消失的隐喻。但是升向天空的夜鹰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在精疲力竭以后最终坠落至某处。这是比较现实的说法。做出这首名为「落下」的inst曲,想要表现出的是对于前者的自我致敬哦。


——“飞向天空”和“向下坠落”,也可以理解成“远去”和“回归”吧。


是这样的。实际上「飛行」和「落下」钢琴旋律也非常相似。


——而且即使是在这张专辑收录的「前世」「落下」「夏、バス停、君を待つ」当中,也用了共通的旋律吧?


是这样呢。「前世」最后一段也用在了「夏、バス停、君を待つ」的开头,在专辑开头和中间和结尾集中了和弦感和乐句,做出了贯穿全专的概念。因为人类一般都是用和弦来曲子的氛围,集中和弦感的话即使旋律改变也能在脑海中连结对曲子的印象。这里是从决定制作inst的时候就考虑好的。


——想要制作出一个有完结感的作品而形成的美学,注意到在这里也显著地表现了出来。


说起这个,对于这次的专辑来说还有一点,大概是个不提起的话就不会被注意到的共通概念。该说是文学感吗,因为喜欢近代的歌人和俳人,所以也从这里引用了一些东西哦。比如说「爆弾魔」当中「青春の全部に散れば咲け 散れば咲けよ百日紅(散尽青春的全部便绽放 凋零后便绽放吧百日红)」这句歌词引用了江户时代名为加贺千代女的歌人的作品。「ただ君に晴れ」中也引用了正冈子规的「絶えず人 いこふ夏野の 石一つ」这句俳句,出现在第二段副歌前的「絶えず君のいこふ(不断回忆起你歇息)」这一句歌词里。


——原来是这样啊。


最初「負け犬にアンコールはいらない」这个标题也是向岸田稚鱼的句集「負け犬」致敬。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去听这张专辑,各种意义上不都会觉得很有趣吗?作曲时作为内在主题也加入了这样的东西。


最近也会有个人名义的专辑


——这次专辑发售之后并没有live之类的预定呢。一般都会认为作为乐队发售以后都会办live和巡回,显然是划清界线的做法呢。是想表达出无论如何都想让作品更加显眼的意愿吗?


是这样。


——这样的话,这个作品无论谁都可以拿到手里,这也成为了作为艺术家的生命线。有感觉到这样的难处吗?


嗯……虽然能够有很多人听到的话会很开心,做着想做出的曲子,仅仅这次作为作品来公开,大概我也就满足了吧。最差的情况下卖的不好也没关系。值得感激的是现在得到了某种程度上还不错的评价,「準透明少年」mv的播放量也在以相当的势头上升,虽然纯粹地为此感到高兴,想对听这首歌的人说“这次的专辑也是磨削着灵魂才做出来的,大家觉得怎么样呢?”,也只是在想这件事呢。


——还有一点,音乐的发售形态也变得多样的情况下,像n-buna桑这样以同一个世界观贯穿整个作品的表现方式,以碟片的形式做出来的手法,你觉得是最好的吗?


我是个手边有张CD就会很开心的人,也很喜欢用它来装饰房间。不过嘛,今后的时代也将成为数据时代了不是吗?即使这样,我觉得像这样做出CD还是有价值的呢。


——正因为是某种收藏品,所以产生了“凝聚怎样的辛劳才可以让人想要拥有呢?”这样的想法。

是这样呢。因为这样的想法我一如既往地会去看歌词卡,会去读像这张专辑里附带的微小说一边触及专辑的世界观一边聆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某种听专辑的方式作为参考。


——附有小册子的这张专辑的初回限定盘,也可以说是这种听专辑的方式的前提呢。在最后想要问一下,今后的ヨルシカ、是怎么考虑作为n-buna的展开的呢?


先是关于ヨルシカ。很少办live而是重视作品是因为必须只依靠音乐本身的力量,一般来想会比其他乐队的宣传力要弱一些,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能让音乐作为作品来聆听的话,如果最终能够有很多人听到的话,不会感到很开心吗?果然勉强做出来的作品即使存在也很无趣,也和suis聊过想要做我们自己喜欢的东西。大体和个人活动所想的一样,概念也紧密相连,一边把想做的vocaloid曲和想表达的东西收录进专辑,一边稳步进展。大致也定下了“想做出这样的东西”的愿景。


——走出瓶颈期的现在,明确了想做的事情吗?


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哦!虽然自己想做的东西不断增加,实际上根本还是同样的东西。因为已经知道了这一点,现在也在很顺利地制作当中,最近也在考虑发表个人名义的专辑。

 

 

 

注:

爆弹魔的歌词翻译引用了LOFTER上池薇曼的翻译

翻译原文:https://crystalwang1992.lofter.com/post/1d29c5ad_12ca9945


评论
热度(220)
  1. 共1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veek | Powered by LOFTER